10月17日,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普團隊及志愿者走進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中心小學,開展“科普潤童心 綠色伴我行”的生態知識科普進校園活動,共有500余名師生參與。
活動在《鼎湖山保護區奇趣動植物》專題講座中拉開序幕。鼎湖山保護區科普工作人員化身森林的小精靈,向同學們介紹了鼎湖山保護區的發展歷史以及豐富而有獨特的自然資源,講述了森林植物的生存智慧和動植物之間的“恩怨情仇”,全面介紹了森林中動植物多姿多彩的生存絕技。到互動環節,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提問和回答問題。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各類好玩有趣的展攤活動,包括鼎湖山森林碳匯、動植物大視野、校園觀鳥體驗、動植物拼圖、動植物猜謎、與植物共命運和鼎湖山生物多樣性展板等。
在“鼎湖山森林碳匯”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聽工作人員解說展板、測量樹木胸徑和計算樹木碳儲量等環節,了解鼎湖山森林固碳研究的科學意義、社會意義和國家意義,理解森林碳儲量的重要性,也激勵踐行科學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動植物大視野和校園觀鳥體驗”活動中,同學們初次體驗用體式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的精美結構,不禁發出陣陣驚嘆,還學習了如何使用專業觀鳥設備觀察。
在“動植物拼圖、動植物猜謎和與植物共命運”活動中,孩子們爭相恐后的玩起來拼圖和猜謎游戲,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瞬間激起了大家的參與熱情。在“與植物共命運”的活動中,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引起氣候變暖的原因,感受到氣候變化與植物生存的微妙關系。同時,通過工作人員介紹鼎湖山站生態系統位移(自然增溫)實驗平臺,師生們深入了解到科學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開展的科學研究工作。
鼎湖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展板長廊也吸引了眾多師生的駐足觀看,了解到鼎湖山的常見昆蟲、鳥類、蛇類和珍稀植物等。本次活動讓師生們對鼎湖山保護區的建設與保護歷史,以及生物多樣性、森林固碳、增溫實驗等科學研究有了初步了解,激發了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
“生態知識科普進校園”活動一直是鼎湖山保護區科普教育工作中“請進來,走出去,在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鼎湖山保護區努力承擔科普教育及社區發展兩大核心任務的著力體現。此次活動是根據小學4-6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策劃與設計的,讓學生們了解鼎湖山保護區的同時,增加了有關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低碳環保及自然保護等方面的有趣知識和互動體驗,加深了學生們對生態保護的理解,喚醒了學生們對自然的熱愛及好奇心,激發了他們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此次科普活動為學校師生帶來了全新的科普體驗,受到師生們的廣泛認可、參與和好評。
附件下載: